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May, 2021

西雅圖小妹爬山小記:信箱山

Image
By   雅圖文昱 嗨!大家好,我是文昱,嘻嘻,意外吧。 先來介紹一下我自己,我是在西雅圖工作的文昱。我也很喜歡隨手寫寫東西分享一些生活、知識,可是我很懶得架站,只好借用竹本鳥的網誌來一起分享,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喜歡呢? 🙂 我的分享主要是會是我正在學習,或者稍微擅長的東西。像是女生居家健身、飲食食譜(這就是讓我覺得跟竹本鳥十分related的關係呀),還有我最喜歡最喜歡的 爬山 系列啦!像是爬山的心得,爬山的訣竅、新手怎麼上手爬山還有怎麼在家訓練爬山,怎麼準備裝備等等。 第一篇在這裡撒野的文章當然要先來個不會被打臉的安全牌,介紹我的爬山之旅! 先小小介紹一下,我很喜歡爬山,有自己一個人爬山、Backpacking、BackCountry、也有在車上睡覺爬山,在登山口紮營。有爬過雪山、平一點的山,後來還開始練習起在山裡跑步(trail run)。大概就像群山之島裡一樣,不爬山就會死吧。有一句話我很喜歡,「 山永遠都會在那裡。 」山是唯一不會背叛你的,會一直在那,今天錯過了爬這座山,可以明天再來。 華盛頓州周圍很多山,喀斯克(Cascade)山脈、好幾座活火山,也有三座國家公園,是個自然景觀十分豐富的州。去年2020 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,華盛頓州一開始完全不開放各個自然區域,國家公園,國家森林,州立公園全部都關閉,直到五月政府才逐漸開放自然區域讓大家爬山。我想說,爬山是開放空間,而且爬山需要大量呼吸,遇到Covid病毒機率應該不高,所以把時間都挹注在爬山上了!當然防護措施有做,像是戴著口罩爬山、特地選比較難一點所以比較少人跡的山、會在週間下班去爬山(太感謝華盛頓州晚上九點才天黑了!)、或者選奇怪時間上山(日落時間上山摸黑下山、日出摸黑上山)等等。 我今天想介紹一座經典的山 – Mailbox Peak (信箱山📮⛰️)。別懷疑,在山頂上,真的就有一個信箱。在1960年代有一個郵差叫做Carl Heine,他當時在山腳下附近是路德教會一個組織的主管,為了測試年輕的郵差們是否有足夠體力,所以在山頂上設置了一個信箱讓大家簽名。現在這信箱被登山客放信、啤酒等等。 Mailbox Peak 新的山路有9.4 miles,爬升量是4000 ft (1219.2 公尺)至高點是1469公尺。她成為華盛頓州的經典不只是因為山頂上有個可愛的信箱,在山頂上有360度環景,可以遠眺遠方的

刷牙習慣分享:一天到底要刷幾次牙?

Image
Disclaimer: 本鳥並非牙醫或醫師專業,此篇文單純分享個人心得。每個人口腔狀況都不同,有牙齒問題還是要遵循專業牙醫的建議喔。 從小時候一直覺得,每天早上起床跟睡覺前有刷牙,應該就算有認真刷牙了吧?但這樣其實遠遠遠遠不夠。在台灣的時候,因為看醫生太方便,真的有牙痛的時候再預約牙醫通常也不會等太久,也沒有定期去找牙醫洗牙的習慣。後來因為念牙醫系的同學都紛紛畢業開始看門診了,便常常假借串門子的名義去找牙醫師好友們洗牙和補牙,我也才開始了解到我的牙齒其實保養得挺差的,前幾次洗牙真的是痛死😞 出國之後,覺得要看牙醫的話會很麻煩,才越來越重視每日牙齒清潔。睡前除了刷牙之外也開始用牙線或牙線棒,由於個人一直對於使用牙線感到非常苦手,所以比較常用牙線棒。我知道牙醫師通常不推薦使用牙線棒,是因為很多人都一支牙線棒從頭用到尾,很容易把某一處牙菌斑擴散到所有的牙齒。所以我習慣是清個兩三個牙縫、或是有清出殘渣的話就換一支牙線棒。雖然這樣清完一次下來會用掉好幾支牙線棒,但個人覺得比牙線好用許多,當然如果牙線能用的順手的話還是用牙線比較好。使用牙線/牙線棒的話,最好是選擇 線是扁平的 ,比較不容易斷,即使斷了也不太會卡在牙縫。我試過幾種不同的牙線棒,最後converge到 Oral-B的Glide 。 另一個改變是開始使用電動牙刷,使用電動牙刷有許多好處,第一是它可以強迫讓你至少刷好刷滿兩分鐘,比起手動牙刷還不容易偷懶。第二是電動牙刷的震動次數可以達到每分鐘30000次(= 500次/秒),誰用手動牙刷可以刷那麼快?最後是許多數據( 廠商的陰謀 )證明電動牙刷比手動牙刷更能有效減少牙菌斑。我在幾年前感恩節特價買了 Oral-B 的電動牙刷,一直用到現在都沒啥問題。不過刷頭跟普通牙刷一樣,最好每三個月要更換一次。 第三個改變是從每天只有早晚刷牙,改成每餐飯後都刷一次牙。以前通常吃完飯只會漱漱口,頂多就是覺得牙縫有卡東西時才會特別拿牙線清一下。但現在只要吃完飯沒刷牙就會覺得嘴巴特別油膩,一定要刷一下。有時候趕時間或是偷懶的話,會拿普通牙刷來刷,另外也會用牙線清那些平常特別會卡東西的牙縫,這樣一天下來通常會刷個四到五次牙😁 現在都在家工作,吃完東西刷個牙還算方便。之前在公司的話我也會擺個牙刷牙膏,吃完飯不趕時間的話也儘量刷一下。自從我改變刷牙次數和習慣後,洗牙師也說我的牙變的好洗很多,牙

料理菜雞也不怕的懶人健身食譜

Image
之所以想開始研究健身料理的動機不外乎是想要減肥減脂(以及省錢!),但對於從小到大料理苦手的我來說,要能夠做出一道能吃的料理的前提是:食譜要簡單容易上手,千萬不能有太多步驟😂 來美國前,本人的廚藝大概只有水餃、泡麵和煎蛋的水平,畢竟在台灣大多住宿舍,沒啥煮飯的機會,再加上走三步路就是小七,根本不會餓死。到Merced後就不得不開發其他料理技能,例如炒青菜、滷肉、煎牛排以及更多的水餃及泡麵。由於我的廚藝技能樹實在是點得不怎麼樣,就算照著食譜或是影片做,也滿容易做失敗的,所以也不太敢嘗試新料理,最後就converge到某幾道家常菜,反正不至於餓死就好。 來到灣區工作之後由於公司都有免費供餐以及灣區的各種美食(與Merced相比),料理這項技能又再度被我拋棄了😅 一直到去年夏天因為疫情(沒錯又是因為疫情,COVID真的讓人改變了許多生活習慣…)而關在家將近半年後,發現體重跟當時的股市一樣呈現不自然的直線上升趨勢📈,默默地來到了人生的高峰。雖然有在天天慢跑跳繩重訓,但體重還是不降反升。由於當時幾乎每天都叫DoorDash/UberEats,外面餐廳的食物除了比較油而且熱量高之外,每天叫外送的花費其實還滿高的。雖然有DashPass或UberEats Pass可以免delivery fee,由於這些外送平台抽成的關係,每道食物都會比餐廳原本的定價貴上一些,再加上小費以及一些哩哩雜雜的fee之後,平均每餐至少都要$15 – $20左右。如果一天叫兩餐,一個月30天就要花上$900 – $1200的伙食費,快跟房租一樣貴了,實在是有點太奢侈。 有鑒於降低生活開銷以及減肥的考量,我決定開始來重拾我那瑣碎的廚藝,學習怎麼做高蛋白低脂低碳健身料理。一開始當然是從最常見的健身餐開始下手:水煮雞胸&花椰菜。 水煮雞胸肉說簡單也沒那麼簡單,難就難在怎麼樣煮得不柴。主要可以參考 這個影片 的做法,幾個重點在於: 要先泡鹽水(至少半小時or前一晚先泡好放冰箱)。 整塊下去煮,不要先切。 如果雞胸太厚的話,關火之後要悶久一點。掌握這個悶雞肉的時間是個學問,悶不夠久的話中間可能會沒熟,但悶太久又會變柴。 雞胸煮好之後切片再加點調味料(胡椒鹽、大蒜粉之類)的就還不錯吃了。花椰菜也一樣水煮,再加個電鍋蒸馬鈴薯,就是一道 健康過頭的 無油低脂高蛋白料理啦。 這道健身料理健康歸健康,但就是太食之無味,吃